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大全(5)

案例l:1999年元月份,在京城各媒体频繁出现了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的一则《致歉》,大意是“由于所属的诺基亚特约维修中心的工作失误,造成对一些手机用户的收费不当,郑重向这些用户致歉并退还误收的维修款,《致歉》中列出了退款用户的名单和他们的手机密码串号。《致歉》一出,即在京城广大手机用户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用户们对电信发展总公司这种“自揭家丑”,开诚布公真诚为用户服务的做法表示赞赏。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年营业额高达一亿元,按一般人的想法是他们不会为这点“小事”较真,现在他们由于工作失误多收了顾客的钱后五条件退款还公开致歉,让人们对电信部门有了新的看法。从这件事上,人们看到了电信部门真诚面对用户的良苦用心。
  问题思考: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的公开《致歉》有何深远意义?
参考答案:
1.实事求是乃是明智之举。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错即改,是树立一个组织形象的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同时也是一个组织对公众负责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公开致歉,可以使坏事变成好事,对企业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所谓因祸得福,正是这个道理。
   2.反差效应。承认缺点和不足,敢于向公众公开事实真相,是一个组织有自信心的表现,不仅可以恢复失去的信誉,而且会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公开致歉反得美名,使广大消费者改变了对电信部门的看法,此举可称之为妙手回春。
  3.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除了建立起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关键的是还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信赖商家,商家也才能把生意越做越火。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自揭家丑”,这种自觉的公众意识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只有注意尊重、维护公众利益,才能获得组织的长期利益。
 4.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敢于“自揭家丑”,真诚对待消费者的做法,值得赞赏。尽管许多消费者不会为“小钱”斤斤计较,但问题出了,总该有个说法,提出解决办法,征得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相反,知错不改,则会在无声无息中加大相互之间的隔阂。
网站建设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