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大全(8)

案例1:日前,中央党校的大礼堂前煞是热闹,一排排新的红旗轿车前围满了参加中央党校首期重点国企干部进修班的厂长经理们,两幅红底白字的标语分外引人注目:“爱中华、乘红旗、爱祖国、坐国车”。原来,这是首期重点国企领导干部进修班的最后一天,精明的一汽人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要向即将返回各地的企业家们展出自己生产的新型红旗轿车。一汽人喊出的口号是:“中国人,坐中国的红旗车”。停车场前,这些来自中国10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们热烈地议论着,争先恐后试坐三种新型红旗轿车。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余光银驾着红旗轿车兜了一圈之后,兴奋地说:“坐红旗轿车,感觉非常好。中国人要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珍惜民族品牌”。余光银的话说出了许多企业家的心声,他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创造出更多的“中国造”,打响更多的“中国造”,让“中国造”走向世界。

案例思考:红旗轿车这样做依据何种公关理论?

答题要点:红旗轿车这样做依据的公关理论是通过人际传播实施建设型公共关系。在所有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功效,而且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可信性。其具体的传播始点可以是座谈会、研讨会、演示会、展览会及各种参观活动。有人曾经测算过,通过这样的活动进行人际传播引发的后续效应是10的10次方。这个案例不仅是成功的公关活动,更是对顾客进行的一次很好的消费教育,同时,也是打开市场、扩大经营的极好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教育、引导、说服消费者使用本企业的产品,并使之产生偏爱。对顾客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工作。通过对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对社会尽一份义务,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先进成果,推动整个民族经济的进步。建设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开创新的局面而在公共关系方面所作的努力。对一个企业来说,通过这种努力,使社会公众对自家的产品和工作产生新的兴趣,形成一种新的感觉,从而为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一个企业不仅在开业前要进行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而且在开业后也要注意本身在公众中作的形象;如果长期显示不出企业的活力,树立新的形象,就会被社会淡忘。因此,企业必须时时注意在公众中的自我形象,以种种努力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社会的重视。

网站建设咨询